浅论游戏策划职场发展要素:能力、态度与性格|人格|责任心
首发“游戏设计理论”公众号
引言
混迹职场多年,通过带人、面试,明显能感受到人类的参差。
有人想升职加薪而不得,有人就是想打一份工混日子,有人想把事情做好但能力不足。
本文就聊聊想在职场有发展前途的一些必要条件。
能力
能力可以分为两方面,一个是工作能力,另一个是思维能力。
工作能力是指能把事做完做好的能力。
工作能力又可以分成以下几类。
执行能力
大家最常提及的能力就是指执行能力,即做好工具人的工具属性,能胜任分配给你的工作。
这部分能力主要由信息、经验、方法、原理组成,即以前文章写的“知识体系”。越高端的工作,对高层次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就越高。
在某个领域掌握的原理、方法越多,就越是这个领域的专家,任何领域要实施落地,都需要这样的专业人才。
对游戏的理解能力
这部分很难精确定义,我大概定义为“游戏感+抽象思维+共情能力”。
游戏感是自己玩游戏时的情绪波动,知道哪些设计能让人产生情绪波动。
抽象思维是因为游戏在做出来之前的设计过程中是非常抽象的,尤其是大型游戏,一堆循环图、规划表,这就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把它们可能产生的体验在脑海里想象出来。
共情能力是指发现各种玩家对游戏不同的体验。因为每个人的游戏感比较主观,适用范围有限,就需要理解其他偏好的玩家的情绪反应,才有助于综合考虑如何设计。
组织能力
组织能力是另一个划分工作能力的维度,需要对这件事涉及到的目的、人、时间、资源的整合,如果有一定领导职能,还要判断要不要做、能不能做得了。
这部分就有一些软性能力要求,比如沟通能力、解决矛盾的能力、搭建信息沟通渠道的能力等等,让不同性格、领域、利益的人坐在一起达成目的,是个非常有难度的事情。
组织能力对策划来说至关重要,因为策划就是组织者,负责组织美术、程序甚至运营共同负责一个模块,按时按需完成。
有很多人说策划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沟通,虽然不对,但也有一定道理。如果沟通能力差确实很难协调好这么多部门共同协作。但沟通能力不是指会说话,更多的是找到核心矛盾并解决的能力。
比如策划提一个功能需求,程序有两种方案,一种完美实现需求但开发时间长,一种体验稍差但工期短几倍。这就涉及两个维度的衡量:工期和体验,值不值得花几倍的时间提高体验。
核心矛盾就在于这点体验对整个游戏的贡献有多大,按影响大小排优先级看来不来得及做即可。当然判断影响大小需要对游戏的理解能力,这就需要一定水平了。
学习能力
学习能力是职场发展的底层能力,甚至是人类发展的底层能力。
因为不可能每个领域都永远存在,永远有更先进的东西,所以需要学习。而且想往上走,就需要连接别的领域,就得学习那个领域的知识,管理、组织能力是建立在懂那个领域的基础上的。
也因为思维是需要学习的,思维则是能力的底层,思维和学习能力互相促进,互为因果。
学习能力跟思维不同的地方在于学得快不代表会思考,有思维能力又不一定学得快,这是智商跟智慧的区别之一。
小结
当能力练到一定水平,会有很明显的表现,比如对问题的洞察力。
要想真正把游戏做好,需要找到真问题,用真方法解决问题。这就需要对游戏的理解、对目标用户的理解,加上深刻的洞察力。
很多设计其实解决的都是伪需求,用的也不是有效的方法,最后自然没有解决问题。
比如想让玩家社交,设计了一些奖励还不错的社交玩法,但玩家拿完奖励就跑了,根本就不社交。根本问题就是这个玩法不需要“社交”,设计者没洞察什么是社交。
社交需要每个人有不同的定位,互相需求对方有而自己没有的能力,这样才会开口要或给,信息或物质的流动才会形成社交动力。
态度
态度就是对工作的情绪,它取决于你工作的驱动力。除非你在缅甸被人拿枪指着干活,否则一般情况驱动力有几种:物质、成长、责任、使命。
不同的驱动力决定了愿意付出多大努力去完成工作,愿意做什么工作,愿意为工作付出什么。
物质
物质是绝大多数人工作的动力,因为没有钱就无法更好的享受生活。活下去已经不是工作的动力了,因为最简单的低保或要饭都能满足生存需求。
因为这类人的追求在职场之外,属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,到点拿钱走人。
好些的为了赚更多钱,会提高自己的能力,解决更难的问题。
成长
有不少人有上进心,希望自己未来能做更重要的事,以年轻人居多,很多30多岁的人已经被生活“折磨”得没有心力去认真工作了。
愿意成长是个很好的事情,有上进心的人更愿意接受挑战和主动学习。
责任
靠谱=责任心+能力+习惯
责任心是个比较稀缺的态度,负责、靠谱的人哪都缺。
有责任心加格局的人出发点是“这个事儿做成了是不是整体最优”,而不是我能在其中得到什么,即使自己损失一点也无所谓。
再下一层的责任心是“这事儿交给我,我怎么才能把它干好”,或者“我有没有能力把它干好”。
最后一层责任心是“我负责的事儿有变化,可能对整体或其他人有影响,我得及时同步”。
毫无责任心的就是“我的活干完了,还有一小时就下班了,摸会儿鱼”。
使命
使命是极其稀缺的素质,有使命感的人一般不会打工,所以多数人也遇不到。而且使命感也不是天生就有,是慢慢产生的。
就像马斯克说他要让人类移民火星,就是一种使命,虽然可能有吹牛的成分,但人家确实在做了。
小结
一般人都是几种驱动力混合,哪种动力占主导,工作上的态度就会有很明显的区别,这点大家应该都有感受。
越高级的驱动力加越高级的认知,格局就越大,如果能力再足够强,应该能明显感受到跟普通人的区别。只要领导不傻,这样的人很难发展不好。
性格
性格是指遇到事情时的本能反应,回避、反击、心平气和,都是性格。工作多年越来越发现,性格真的决定命运,这里举几个好性格的典型例子。
直面问题
早些年王兴说的“我不会,但我可以学”的例子,我认为这是一种性格,这个女生在面对大部分问题的时候可能都是这样,不用太多思考,本能的反应就是面对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逃避问题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多,只做简单的事不会让事情减少,最后只会剩下一堆困难的事。
还有一种心态是知道它是问题,也知道必须要解决,但就是拖延,试图等着问题自己消失。这就是一种回避人格,不知道怎么办的事就放一边不管,看着它越来越严重。
在职场敢于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,甚至主动承认自己的问题,都是很优秀的品质,有这种品质的人很少。
心态开放
有很多态度很积极的同学,但能力很难有提升,就是因为心态不够开放、不愿意学。不愿意学的原因不是没有上进心,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对的。
他的思考不是基于逻辑和事实,而是基于情绪和观点,他们常说的就是“没有人说这是个问题”、“每个人有自己做事的方法”。
保持开放的心态其实就是一种自信的体现,非常容易接受别人的批评。有的人则很敏感,别人的评论对他们刺激非常大,很容易逆反或反击。
久而久之没有人会指出他的问题,他也会觉得自己没有问题,就再也没有进步的可能了。
情绪稳定
情绪稳定也是一种性格,遇到挫折或被攻击不易怒易悲,能控制住情绪理性决策,这就很有领导者的气质了。情绪化的人很少能做正确的决策,不止职场,整个人生都会一团糟。
情绪化带来的就是容易起冲突,本来很简单的问题,因为冲突被扩大化了。
当然没有绝对情绪稳定的人,或多或少都有情绪起伏,要控制的不是情绪,而是尽量训练改变导致情绪起伏的诱因。
比如被人误解、被无关人评论等,其实可以完全无视。只要提高自己的思维和格局,很容易就能做到。
小结
有个“大五人格理论”,是目前比较公认的衡量人格和性格的五个维度,能基本涵盖所有人格。
有兴趣可以自己去衡量一下,也可以大概知道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成功。MBTI意义不大,因为它太“确定”了,实际上不可能有这么标准的人格。
性格就是之前写过的认知体系中最高层次的“自我”的一部分,人生就是一场建设“自我”的修行,人终归会成为自己本应成为的人。
总结
想在职场有好的发展,最重要的就是这几方面能力,能力强的终归是很难被埋没的。
现实确实很残酷,如果运气真的不好,遇不到好老师、好领导,再聪明有上进心的人也很难成长。很多复杂的思维不太可能自己悟出来,否则“传承”就没意义了。
所以想要进步,性格真的是第一位,保持开放的心态,广泛的学习知识,以有长处的人为师,有用就听,否则遇到好老师你也认不出来。
不要追求一定正确、一劳永逸的方法。也不要太自我,一说你的问题就无脑反驳,这确实是很多人的通病。
最近两年整个经济环境都不太好,游戏行业也受到很大冲击,将来会越来越卷,为了能卷得过别人,要努力提高自己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