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款《王者荣耀》IP新作,能否引领“平台格斗”突围移动端?|手游|pvp|网络游戏|腾讯游戏|战略游戏|刺客信条|任天堂明星大乱斗|天美工作室群游戏
作为一款当之无愧的国民级手游,腾讯天美工作室旗下的《王者荣耀》的一举一动都分外引人关注,上线近8年,除了持续深耕玩法内容、积极推进多元价值融合之外,近年来《王者荣耀》的探索重心明显开始转向IP衍生产品侧。
迄今为止,腾讯天美工作室已正式曝光了三款王者IP新作,分别是开放世界游戏《王者荣耀:世界》、格斗游戏《星之破晓》(原《代号:破晓》),以及自走棋游戏《王者万象棋》,清晰折射出了其试图打造一个“王者荣耀IP宇宙”的远景目标。
首次于《王者荣耀》五周年庆典曝光的《代号:破晓》
而在几款新品中,目前距离公测最近的一款游戏,当属已在6月喜提版号的《星之破晓》,该作也在8月18日开启了安卓计费删档测试。
相比有着“开放世界”光环加持的《王者荣耀:世界》来说,《星之破晓》的热度算不上特别高,但一阵子体验下来,GameRes发现该作不仅通过“PVE横版格斗+PVP平台格斗”并行的玩法设计,在内容玩法层面营造出了足够的创意复合乐趣;更重要的是,其还循着一种打造“平行世界”的思路,以各个玩家耳熟能详的角色为支点,对《王者荣耀》的IP剧情进行了一番逻辑自洽的续写,由此推进了IP内核的传承与创新延展。
那么这款标志着《王者荣耀》进军格斗赛道的重要新品成色几何?它的出现有可能带给手游行业怎样的冲击?
传承IP内核,在“平行世界”铺设全新角色故事线
回顾过去近8年时间,《王者荣耀》已先后推出了上百位英雄,他们的形象、技能、定位早已深入人心,官方甚至还持续基于原生世界观,为每位英雄都创作了精彩的背景剧情故事。
但略微可惜的是,对一款重PVP竞技体验的MOBA游戏来说,这部分内容往往很难触达玩家内心,虽说近年来《王者荣耀》已经在不断尝试用各种方式,引导玩家深入了解世界观、英雄背景、英雄间羁绊,同时亦有不少玩家基于对英雄的喜爱参照IP世界观进行二创,但不难猜测的是,仍有一大部分醉心于“竞技”的玩家难以自发接触到这部分内容。
图源:《王者荣耀》世界观体验站
但随着《星之破晓》的出现,这一现象或许可能有所转变,因为该作在大方向还原IP英雄并进行适度微创新的基础上,进一步尝试循着RPG设计思路,推进了剧情故事与PVE玩法的融合,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让玩家在得以在闯关战斗的间隙,逐步对各英雄背景、人设建立起更深刻的认知,从而为王者荣耀IP的内容深度赋能。
以《星之破晓》的新手英雄,即《王者荣耀》玩家熟悉的铠为例,游戏内,不论是形象外观亦或是“回旋之刃”、“不灭魔躯”等技能,都在游戏内得到了完整复刻。
但有意思的是,诸如李白的“凤求凰”、鲁班的“电玩小子”等出自《王者荣耀》的人气皮肤,在《星之破晓》中却不再以单纯的外观出现,而是被制作为了技能更有特色的“全新英雄”。
李白vs凤求凰技能对比
得益于IP内容的还原与创新,《星之破晓》首先足以做到更精准的吸引、转化IP玩家,并提供给他们更为与众不同的新鲜感,由此其随后围绕IP世界观铺开的剧情、玩法,自然也会更加有的放矢。
比方说铠的专属PVE系列副本“月光的告别”,就通过多个章节关卡的稳步推进,向玩家讲述了一段铠寻找、解救露娜的故事,要知道在《王者荣耀》中,二人的关系正是兄妹,这也意味着玩家在闯关全过程中,能逐步加深对王者世界观以及二者间情感羁绊的了解。
并且不只是每个角色拥有单独的故事线,随着游戏进程的深入,还有一系列世界剧情可供玩家解锁,像这样有世界观与大量英雄等清晰锚点,同时又有发展潜力的剧情延展特性,再加上与之伴生的完善养成系统,足以支撑起玩家长期的PVE内容消耗需求。
除了剧情内容的延展,还值得一提的是,《星之破晓》虽然核心玩法卖点是“平台格斗”,但PVE设计均是较为传统的动作RPG玩法,并且操作手感、打击感等动作反馈并不逊色于同类游戏,尤其是玩家通过多角色高频切换,所能打出的几乎0CD的密集连招具备很足的爽感。
主观而言,GameRes认为《星之破晓》的PVE内容设计是远超预期的,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《星之破晓》不仅借此助力王者IP魅力完成了打破固有圈层的传递,同时还巧妙完成了一次“动作RPG”与“平台格斗”两个品类互不干扰的融合,由此承载起了更多元的玩家需求,让不同属性的用户都能在游戏中享受到足够的乐趣,这也为其后续成长为一款大DAU产品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。
拓展IP内容边际之余,探索“平台格斗”可行性
相比PVE内容的惊喜感,《星之破晓》以“平台格斗”为核的PVP玩法则显得中规中矩了不少。
大方向上,《星之破晓》沿用了传统的“平台格斗”框架,玩家可在一个平台型的地图上进行1V1、2V2、1VN等战斗,胜利条件并非击倒敌人,而是通过攻击使其击飞值不断增加,最终将其击落平台或飞出“死线”为止。
着眼于细节层面,与大多数“平台格斗”游戏一样,《星之破晓》易上手、难精通,若想在对局中娴熟的打出压制力,极其考验玩家的微操能力,因为不论是抓取、格挡、连招等组合,亦或是立回、挂边、上板等围绕平台展开的攻防博弈等细碎的操作,甚至不定期生成的各类随机道具,都决定了每一场对战的局势都是瞬息万变的。
或许正是考虑到“平台格斗”的特殊性,很容易让玩家间的实力两极分化,因此主创团队不仅在游戏内嵌入了大量教学内容,在游戏外也开辟了“教你玩破晓!”、“30S连招教学”等专栏,试图手把手地带领玩家“从入门到精通”,在平衡玩家实力差距的同时,也使许多对“平台格斗”不甚了解的玩家,得以在《星之破晓》中获得更多成长感、成就感。
图源:TapTap
相比较为体系化的“平台格斗”体验来说,GameRes认为《星之破晓》更可圈可点的是在战斗设计上以《王者荣耀》为基准,打磨出了一套IP玩家接受度极高的连招体系。
比如说铠在用“回旋之刃”给敌方挂上飞刃印记后,接“极刃风暴”即可触发追击伤害,在能量值累计足够的前提下还可进一步释放“不灭魔躯”形成强击飞;像李白的“将进酒”依然是熟悉的三段式技能,在“平台格斗”的框架内,玩家如果巧妙利用第三段的“返身”特性,甚至可以瞬间回场完成一波反打。
来源:B站@柯逃bb
总体来说,GameRes认为《星之破晓》PVP内容的惊喜点,并不在于“平台格斗”玩法调校得有多好,而是更多源于其借势IP特色,同步实现了激发玩家体验兴趣、降低玩家理解门槛、引发玩家共鸣的共振效果,这也为该作未来的成功增添了一份可观的砝码。
移动端迎来最有可能成功的“平台格斗”游戏?
回头来看,诞生于1999年的“平台格斗”鼻祖《任天堂明星大乱斗》已面世二十余年,期间不乏有《英灵乱战》等“追随者”尝试接棒,但迄今为止依然没有一款游戏能做到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,尤其是在手游领域,“平台格斗”品类仅有零星部分产品出现,基本可以说是空白。
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,比如如上文提到的“平台格斗”有着上手易、精通难的特质,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积累更为持续的正反馈,这类慢热的节奏本就与行业发展趋势有所割裂,这也致使其群众基础一直不够广泛。
而《任天堂明星大乱斗》之所以能成为该领域的里程碑游戏,绕不开的就是该作不仅集结了大量任天堂IP角色,同时主机环境也使之具备了一定“派对游戏”特质,这种核心优势决定了新品不是简单“依葫芦画瓢”就能在该领域分一杯羹的。
乍看之下,“平台格斗”尴尬的品类环境,似乎天然杜绝了后来者的加入,但这一次的跟进者《星之破晓》却有所不同。
一方面,“王者荣耀IP新作”的噱头使其天然就手握数量庞大的原生用户,同时较高的PVE内容深度,也决定了《星之破晓》可辐射的玩家群体远不止电竞爱好者,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品类受众面过窄的问题;另一方面,脱胎于王者荣耀IP的《星之破晓》与《任天堂明星大乱斗》一样,也拥有大量玩家耳熟能详且具备情感链接的高辨识度角色,这种优势放眼整个手游市场都算是独一份的存在,这也使其具备了更多引领“平台格斗”在移动端突围的可能性。
虽然通篇我们都围绕着“平台格斗”在做观察与论述,毕竟这是《星之破晓》最受关注的一个内容标签,但倘若更严格地审视这款产品,GameRes认为《星之破晓》从本质上来说,并不能被定性为一款“平台格斗”游戏,而更像是一款以《王者荣耀》IP特色为底座,聚焦“动作格斗”发散式创新体验,用以满足多元化用户需求的创意之作,现阶段在市场中可以说找不到明确的对标。
展望未来,拥有这套独特内容体系的《星之破晓》能否大热目前还不得知,但GameRes认为,该作的出现至少使“平台格斗”走进大众玩家圈层有了更多希望,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“王者荣耀IP宇宙”的无限可能。(文/南山)
网友评论